30、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行人交通事故是指行人在道路通行中,因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由行人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事故。许多高校临近交通要道(如我校大门外为104国道),车速快,流量大,情况复杂,突发交通事故比例高。在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事件中,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大。除驾驶员的责任外,事故多是由于行人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事故的处理也有很大难度。
预防交通事故最根本的原则是遵守交通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首先,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的规定,按照路标、路段、路线以及信号指示行走,在规定的地方过往马路。其次,同学们在路上行走时,一定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行道上行走。第三,需横穿道路前,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先认真观察好来往车辆情况,再决定是否横穿,不要埋头疾走或猛跑。当发现来车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可注意来车,也可原地站立不动,等待来车通过后再继续横穿;切忌在未作认真观察前就贸然横穿,或当车临近穿一半又中途折回,这样最易造成驾驶员判断处置失误,而造成伤亡事故。第四,需特别提醒的是,为预防交通事故,保证师生横穿校园大门外104国道的安全,我校专门建设了高架桥。需横穿该道路时,请您尽量走高架桥以确保人身安全。
31、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应区别两种情形:一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二是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不宜自行处理,应立即向当地交警部门报告:(1)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以上事故的。(2)造成人员轻微伤,但当事人对事实或事故成因有争议的。(3)财产损失较大的。(4)财产损失轻微,但是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
32、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应急办法是什么
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第一,要保护自己,看有无受伤。如果有伤要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或拦车、打的到附近医院救治。同一起事故中有多人受伤,自己属于轻的,要帮助别人;自己属于重的,要求助别人,共同脱离危险。第二,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第三,在校外,要立即拨打交通肇事处理电话122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在校内,小的交通事故可报告学校保卫处调解处理。
33、城市交通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
(1)乘公交车。市内人多拥挤,车辆往来频繁,时停时开,且速度变换快,乘坐时通常要注意如下几点:不要抢车、扒车或拥挤上车,防止发生纠纷;轻装简行,不要带大量钱物,谨防扒手;随身携带钱物,要注意防护;无座时要抓紧扶手站好,防止被车碰伤;女生乘车,在人多时要注意保护自己,采取正确的站姿防止发生骚扰。
(2)步行。横过马路时,要走有斑马线的人行横道、地道桥、高架桥;要养成勤观察的习惯;有交警或有信号灯的地段,要等待交警或交通指示灯指令放行才可行走,不要闯红灯;不要贸然横冲抢道;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不宜久留,也不要抢先通过;不要围观突发的争吵或事故现场,以防被扒遭抢或引发事端;注意文明礼貌,避免互不谦让发生争执;“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熟悉交通符号标志,对“禁止通行”和“危险”地域,不要逞强通过;不要翻越隔离栏等。
(3)骑自行车。自行车(电动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使用中要注意做到:仔细检查车辆状况是否正常,重点看刹车装置是否有效;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行;载人搭物不要超宽、超高、超重;停车存放地点要安全可靠,停车落锁;在交叉路口要严格遵守交警或信号灯指挥;切勿骑“英雄车”或大撒把;在多人同行时,要顺行不要并行等。
(4)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的各类手续要齐全;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有关规定;驾驶的车辆车况要正常;注意交通标识和道路行驶提示;注意把握行驶速度,确保行人和自身安全。
34、校内交通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
(1)校内交通状况及特点。校内路面较窄,转弯多;流量不均衡,有的地段在一定时间内人员流量大小不一致,警惕性不高时易出事故;路面占用时间相对集中,开学后、放假前或遇大型集会、大型文体活动,交通秩序最为复杂;每天的上下班时段人员多,密集度高;私家车、外来车辆增多;校外驾驶员对校内的交通路线不熟悉;交通安全设施、标识等往往被忽略;警惕性易放松,注意力易分散。
(2)注意事项。根据校园的交通状况及特点,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树立交通安全观念,增强防范交通事故的意识;熟悉校内路线地形,记住易出事故路段;走路时精力要集中,见到各种车辆要提前避让,防止他人意外肇事;无论骑车、驾车,都要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办事。
校内发生交通事故,也是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的。因此,遵纪守法的观念要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5、乘车选择与注意事项是什么
(1)乘车的选择。下列车辆不可乘坐:超员、超载的;喜欢超速行驶的;司机酒后驾驶的;无证驾驶的;司机过度疲劳的;运营手续不全的;没有加入保险的;车辆即将报废的等。
(2)注意事项。不要包租私车、黑车;不要将随身携带的物品乱放;不要轻易暴露携带的钱财;不要接受不熟悉的人让予的“入口”物品,如香烟、饮料、食品等;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乘坐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
七、防食物中毒
36、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类别。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最为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常见的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37、大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饭前便后要洗手,借阅图书后更要洗手。否则,病菌就会通过手带到食物上去,污染了的食物进人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4)尽量不吃剩饭菜,不喝生水,不喝“过夜”凉茶。剩饭菜、剩甜点、剩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5)实行分餐制。集体就餐或聚餐时,要实行分餐制,防止交叉传染引起中毒。(6)不要在校外地摊购买无卫生保证的食品。要尽量在学校的食堂就餐,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只要注意以上点,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保健意识,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食物中毒风险度。
38、发生食物中毒如何应急处理
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报告。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要立即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1)发生中毒的地点、单位和时间。(2)中毒人数、危重人数、死亡人数以及主要中毒表现。(3)可能引发中毒的食物。(4)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对中毒人员及时救治。对食物中毒人员,症状较轻微的,要做好病状记录并完好留存病人的吐泻物。中毒严重者,应及时转送医院,必要时拨打110警务车或120救护车将患者紧急运送医院救治。
协助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中毒事件发生后,要主动协助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就餐人数、所食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卫生部门检验。协助调查要如实汇报情况,并按照上级要求,尽快落实其它有效措施。
八、防伤害
39、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上特别是校园周边存在许多治安复杂场所,如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小饭店、小旅馆等,其中有的场所治安管理不善,经常有违法分子寻衅滋事。大学生进出这些场所,易因小的纠纷引发被打、被伤害或遭无端寻衅受到伤害。(2)在大学校园里,如操场、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学生与教职员工、家属子女、外来人员等发生纠纷,不能妥善处理,以致发生斗殴受到伤害;极个别外来人员到校园寻衅滋事,殴打大学生,使大学生受到伤害。(3)大学生之间由于不注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影响他人利益,又不能以礼相待,不能保持冷静克制,由口角、谩骂发展到打架斗殴受到伤害。(4)个别大学生因一些矛盾处理不好,相互忌恨成仇。(5)个别大学生发生恋爱纠葛,爱不成便生恨,爱人不成成仇人等。
40、如何预防伤害,确保人身安全
(1)大学校园内各类服务较齐全、规范,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校外治安复杂场所,避免与不法分子发生矛盾。(2)大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时,应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谅解,求同存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营造一种和谐相处的氛围。(3)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家都自觉遵守了,学习和生活中便多了共同点,少了纠纷的可能。(4)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预防黄、赌、毒的侵害和烟酒造成的人身危害。(5)讲究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6)及时化解矛盾,不要积怨甚久,导致激化。
41、如何界定意外伤害
(1)非本人意志。意外伤害是当事人无意识,或是当事人阅历、知识所限不能预见的,意愿之外造成的。例如:某些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受害人却是完全无辜的。(2)外来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原因并非自身因素,全部是外在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某位同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课外活动运动量加大后,突发猝死。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认定为意外事故,而不能确定为意外伤害。(3)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是一种受到突然袭击或突发现象造成的伤害,突发性的特点明显。如果是有预谋的行动,那叫谋害或者是自残,不属于意外伤害。(4)不可抗力。意外伤害是在面临伤害的时候,当事人的权力、智力、体力、能力均无法与之抗衡的情况下所受到的伤害。许多自然灾害事故或突发事故,受害人作为个体,尽管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有时也是不可抗拒的。
42、意外伤害有哪些类型
近年来,全国高校意外伤害事故呈多发趋势,且类型呈多样性:
(1)溺水淹亡事故最为常见。每年夏季都有发生学生溺水淹亡事故的通报、报道。(2)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最为严重,因此而伤亡的比例很大。(3)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例如:洪水、地震、雷击、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造成的伤害。(4)意外因素造成的伤害。如:触电、突遇有害气体袭击、被高空落物击伤等。(5)人为因素。打架斗殴中的刀伤、击伤、枪伤以及训练、试验受伤等。(6)其它一些非正常伤亡事故,也多从属于意外伤害的范畴。
43、如何预防意外伤害事故
(1)重视预防工作,搞好安全教育。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提高对预防意外伤害事故重要性的认识。要从思想上筑起安全的防线,把安全预防作为一件大事,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要时时有提醒,事事讲安全。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教育,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特别要提高处置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2)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安全管理。要努力增强法制观念,坚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首先自己要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不采用违法的手段去处理问题;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效减少各类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认真落实请销假、点名、作息等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举止文明的行为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自我约束和防事故的预见能力,使自己的行为能远离和躲避意外伤害事故。(3)加强校园秩序管理,提高防范能力。要严格门卫管理、外来人员车辆管理、会客登记、出入验证等措施,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校园;要加强监控技防设施建设,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提高校园“110”报警服务功能,加大校园巡逻密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维护好校园的正常秩序;师生员工都要遵守校园秩序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服从管理,共同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4、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它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大学生要善于运用这个权利,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保卫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利。正当防卫是公民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法律武器,大学生应掌握好这个武器,当遇到杀人、放火、抢劫、行凶、强奸、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就要善于运用正当防卫行为来维护合法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决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就还你两下”的行为,更不是伺机报复的行为;打架斗殴双方一般不属于正当防卫。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正当防卫。
45、什么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实施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意或过失。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46、什么是非正当防卫
既有正当防卫,就有非正当防卫。若非正当防卫造成了损害,则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非正当防卫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卫过当。指行为人在实施正当防卫时,超过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井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行为。(2)防卫挑拨。指行为人故意挑逗对方,使对方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借口加害于对方。(3)防卫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卫。指防卫者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实施的侵害行为。(4)假想防卫。指不法侵害行为根本不存在,由于行为人猜想、估计、推断不法侵害行为存在,而对其实施侵袭的不法侵害行为。(5)事前防卫,也叫提前防卫。指行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发生或还未到来的时候,而对准备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谓的防卫行为。(6)事后防卫。指在不法侵害终止后,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
九、防爆炸
47、爆炸及其危害是什么
爆炸,是指物质在一定外界因素的激发下,瞬间产生激烈的体积变化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的一种现象。爆炸事故,是生产、科研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因而它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事故。
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物理爆炸,如因内部压力过高压力容器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二是化学爆炸,如氧化剂与可燃剂接触或雷管、炸药一类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三是物理化学爆炸,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因技术条件控制不好使容器中物料膨胀加速或温度上升,导致压力过大,超过容器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爆炸。
48、如何防止爆炸伤害
(1)在思想上对爆炸事故的性质、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警觉。(2)加强对化学物品的保管、使用和储存的管理,做好实验设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3)参加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在老师或实验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4)在与爆炸物品接触时,要做到“七防”:防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防明火;防磨擦和撞击;防电火花;防静电放电;防雷击;防化学反应。
十、防纠纷、防打架斗殴
49、高校中的打架斗殴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校中出现的打架斗殴,绝大部分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些小的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而酿成的。尤其是酗酒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比较突出。
大学生中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有:(1)不拘小节;(2)开玩笑过分或刻意挖苦别人;(3)互相猜疑;(4)骂人或不尊重别人;(5)妒忌他人;(6)不谦虚,狂妄自大,目中无人;(7)极端利己,不容他人,争强好胜;(8)酗酒后寻衅滋事等。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争吵斗嘴,互相攻击、谩骂。二是打架斗殴,随着争吵不断升级,发展为你推我搡,最后大打出手。两种形式,联系紧密,以争吵开始,以打架甚至造成伤害告终。还有其它一些形式,如写恐吓信、发恐吓信息、背后造谣污蔑等。
50、大学生发生纠纷有什么危害
(1)损害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当代大学生应当是政治方向坚定,思想品德高尚,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纠纷四起,内战不休,不仅损害了自己的人格,而且玷污了大学生这一光荣称号。尽管闹纠纷是少数人,而受到损害的是整个大学生的形象。(2)妨碍内部团结,破坏大学生成才的优良环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真诚相处,和睦团结十分可贵,它不仅可使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且可从他人身上得到帮助,受到启发,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为人处事能力。而闹纠纷只会伤害感情,削弱友谊,破坏团结,瓦解集体。(3)极易酿成刑事、治安案件,葬送自己的前程。就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言,多数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一旦成为纠纷,有的则难以收拾。例如,恋爱纠纷可能使人丧生;同学纠纷可能使人镣铐加身;有的纠纷也可能酿成血案。纠纷是刑事、治安案件的温床,纠纷是破坏安定团结的蛀虫。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牢牢记住他人给我们留下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