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 时间:2022-05-27

 

 

 

 

 

 

 

《设计构成》课程教案

 

 

 

 

 

 

 

 

 


《设计构成》教案1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122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点线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3个形态要素

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形的创造与组合方式

素质目标

能够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教学重点

三个基本的形态点、线、面

教学难点

基本形的创作方法和群化方法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不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必修课程。结合疫情推迟新生开学时间这个事件,传达中国强大,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完美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于作品完成中,作品完成细致程度不够。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基本形的创造组合方法,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    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    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课程资源,参考图例

 

 

 

 

课堂教学

(一)

课程情况介绍

[10分钟]

点名

介绍该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讲授

教师结合疫情推迟新生开学时间这个事件,传达中国强大,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听讲

 

多媒体

智能课堂

实训室

引导学生爱国情怀

课堂教学

(二)

知识

学习

1.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象-点线面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创造

说明: 2

讲授,注重课堂互动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三)知识

学习

[35分钟]

1.根据作业安排绘制点线面综合作业小稿 。

2.设计一个以几何形为主的单体,并做8个不同的群化组合,先绘制作品小稿。

指导

沟通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课堂教学

 

课堂

练习

[45分钟]

小稿提交教师审核指导。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定稿。

沟通交流指导说明: 4b6c7fda47814a798547831f3044ead

学生汇报

实训室

 

课堂教学

(四)

 [70分钟]

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小稿的定稿并按要求完成作品。

逐一辅导

学生创作

实训室

 

 

(五)总结

评价

20分钟)

指导--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10321193331说明: 1

点评

学生修改作品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强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完成课后练习,搜集图片资料。

 

 

 

 

诊断改进

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指导实践还不够。

设计作品的细节和精细度不够。











 

 

 

 

 

《设计构成》教案2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6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124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基本形的创作形式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3个形态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创造基本形的方法,基本形的群化等知识技能

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形的创造与组合方式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有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观念;

具有一定的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基本形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群化方法,自然单体的创作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不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融于课程思政元素,与新生课间多沟通,疏导学生疫情不能自由出入的心理。传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于作品完成中,作品完成细致程度不够。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基本形的创造组合方法,基本形的群化等知识,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3.    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4.    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搜集素材:树叶,动物形象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45分钟]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创造,基本形的群化

说明: 微信截图_20210321195253

知识讲授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二)作业

布置

讲解

[20分钟]

选择1个自然单体,创造出8个不同样的基本形,按要求先绘制作品小稿。 

说明: 微信截图_20210321201650

布置作业要求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25分钟]

小稿提交教师审核指导。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定稿。

说明: 说明: C:\Users\pc2\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3d13086974934074f75ab78caacf1b.jpg沟通交流指导

学生汇报

实训室

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

(四)

 [135分钟]

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小稿的定稿并按要求完成作品。

逐一辅导

学生创作

实训室

 

 

(五)总结

评价

[45分钟]

指导--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10321195838

说明: C:\Users\qianqian\Desktop\微信截图_20220417154817.jpg

点评,成果展示

学生修改作品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强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完成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搜集学校风景图片。

 

 

 

 

诊断改进

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指导实践还不够。设计作品的细节和精细度不够。











 

 

 

 

 

 

 

 

 

 

《设计构成》教案3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129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基本形的创作形式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技能目标

形式类别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有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观念;

具有一定的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

常见的形式类别和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任务布置时,创作主题为我的校园为题的作业,展示学校风采,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怀。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于作品完成中,作品完成细致程度不够。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用所学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做发射、渐变、空间构成等八种形式的图样。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5.    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6.    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搜集素材:学校建筑风景图片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45分钟]

 点名,讲授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说明: 微信截图_20210321201138

知识讲授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二)课堂

练习

[45分钟]

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发射、渐变、构成各一张。

运用所学的知识,融合点线面元素,做题为《美丽校园》的构成作品一张。

提供部分学校图片,供学生参考说明: 说明: http:/__local/8/2D/4C/4CA701F834D4056F15FC814EC58_9C14652F_53CC.jpg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7174206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7174157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怀。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45分钟]

小稿提交教师审核指导。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定稿。

沟通交流

逐一辅导

学生汇报与汇报

实训室

 

 

(四)总结

评价

[45分钟]

汇报--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10321202238

 

点评,成果展示

 

学生修改作品,汇报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强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完成课后练习,搜集下节课需用的肌理材料

 

 

 

 

诊断改进

部分学生对点线面的运用还不理解,不会运用。设计作品的细节和精细度不够。部分作业画面较脏。











 

 

 

 

 

 

 

 

 

 

 

 

 

 

《设计构成》教案4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1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基本形的创作形式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技能目标

形式类别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有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观念;

具有一定的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

常见的形式类别和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任务布置时,创作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作业,展示我国历史文化瑰宝,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素材,爱国的情怀。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于作品完成中,作品完成细致程度不够。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用所学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做发射、渐变、空间构成等八种形式的图样。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7.    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8.    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搜集素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相关的图片素材。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45分钟]

 点名,讲授八种构成形式与设计主题的关系,拓展讲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等。

说明: C:\Users\qianqian\Desktop\微信截图_20220417155920.jpg

知识讲授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二)课堂

练习

[45分钟]

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发射、渐变、构成各一张。

运用所学的知识,融合点线面元素,做题为《大美中国》的构成作品一张。

提供部分主题相关图片,供学生参考

说明: 22

说明: 11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怀。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45分钟]

小稿提交教师审核指导。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定稿。

沟通交流

逐一辅导

学生汇报与汇报

实训室

 

 

(四)总结

评价

[45分钟]

汇报--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12

说明: 34

点评,成果展示

 

学生修改作品,汇报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强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完成课后练习,搜集下节课需用的肌理材料

 

 

 

 

诊断改进

部分学生对点线面的运用还不理解,不会运用。设计作品的细节和精细度不够。部分作业画面较脏。











 

 

 

 

《设计构成》教案5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6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基本形的创作形式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技能目标

形式类别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有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观念;

具有一定的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平面构成的八种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

常见的形式类别和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任务布置时,创作主题为“艺语清风”的作业,培养学生廉洁自律,爱党爱国的情怀。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于作品完成中,作品完成细致程度不够。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用所学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做发射、渐变、空间构成等八种形式的图样。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9.    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10.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搜集素材:与爱党爱国,廉洁自律为主题的素材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45分钟]

 点名,讲授八种构成形式与设计主题的关系,拓展讲授我国党的历史、廉洁自律相关的故事等。

说明: 11

知识讲授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二)课堂

练习

[45分钟]

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发射、渐变、构成各一张。

运用所学的知识,融合点线面元素,做题为《艺语清风》的构成作品一张。

提供部分主题相关图片,供学生参考

说明: 微信截图_20220417162439

说明: 34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怀。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45分钟]

小稿提交教师审核指导。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定稿。

沟通交流

逐一辅导

学生汇报与汇报

实训室

 

 

(四)总结

评价

[45分钟]

汇报--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7162159

说明: C:\Users\qianqian\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信图片_20220417162703.jpg

点评,成果展示

 

学生修改作品,汇报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强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完成课后练习,搜集下节课需用的肌理材料

 

 

 

 

诊断改进

部分学生对点线面的运用还不理解,不会运用。设计作品的细节和精细度不够。部分作业画面较脏。











 

 

 

 

 

 

 

 

《设计构成》教案6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平面构成

授课时数

6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8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平面构成基础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将肌理的制作技法能够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平面构成范例图片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慧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肌理构成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

肌理的创作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有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观念;

具有一定的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肌理概念和分类,肌理的表现与意义

教学难点

常见的肌理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对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肌理制作过程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材料性质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资源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擅于沟通,敢于表达。

教学预判

学生对肌理的制作方法掌握不熟练,需要加强实践练习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讲授肌理的分类,概念以及人工肌理的制作技法,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1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搜集素肌理材料,纸片、鸡蛋壳、树叶等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45分钟]

 点名,讲授肌理概念和分类,肌理的表现与意义

说明: 微信截图_20210321202958

知识讲授

听讲提问

多媒体

智能课堂

教师引导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

(二)知识

学习

[15分钟]

认识肌理制作的材料,

提供部分肌理图片,供学生参考说明: 说明: 笔触法

绘制小稿

智能课堂

实训室

加强学生对材料的了解

课堂教学

(三)

知识

学习

[30分钟]

讲授人工肌理的常见制作技法(视觉肌理,触觉肌理)

说明: 微信截图_20210321203620

细致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练习制作

实训室

 在制作过程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

(四)

 [135分钟]

选取一种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进行尝试,如:吸附法,自流法。布置作业

逐一辅导

学生创作

实训室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五)总结

评价

[45分钟]

汇报--点评完善作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10321203835

点评,成果展示

 

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实训室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细节,具备设计师的职业素养

除完成作业四幅肌理制作,将课堂上所讲的肌理的制作方法进行尝试,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诊断改进

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够大胆,创新意识不够强。











 

 

 

 

 

 

 

 

 

 

 

 

 

 

 

 

《设计构成》教案7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13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3.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14.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相关视频、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课程

介绍

[20分钟]

1.课程意义

2.教学目的

3.教学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说明: 1616324989

展示不同类型的室内色彩图例,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色彩构成的概念。

 

配合老师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教师以引导为主,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

(二)

知识

学习

[70分钟]

1.    色彩理论

(1)色彩的物理原理

(2)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3)色彩的心理性

2.    色彩属性与表示方法

(1)色彩的分类

(2)色彩三属性

(3)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说明: 1616325170(1)

配合典型图例进行知识点的讲授。

 

配合老师积极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配合图例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概念。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70分钟]

1.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课堂绘画作业;

2.    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汇报;3.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说明: 1616325351(1)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绘画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部分学生设计法则掌握不准确,创新性不够。

课堂教学

(四)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8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15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5.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16.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相关视频、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20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构思方法。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40分钟]

1.    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色彩构成图案草图的绘制。

2.    草图给老师沟通确定过之后开始进行正式创作绘画。

说明: 1616328436(1)

1.辅导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草图和正式作品的绘制,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绘画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草图不符合设计主题。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9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20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相关视频、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90分钟]

1.    色彩混合

2.    色彩推移

3.    色彩设计方法

(1)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

(3)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5)面积、位置对比

4.流行色与设计色彩应用

配合典型图例进行知识点的讲授。

说明: 1616330999(1)

说明: 1616331027(1)说明: 1616331058(1)

配合老师积极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配合图例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概念并提升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70分钟]

3.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课堂绘画作业:

综合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所学习的表现方法创作明信片一套(4张);选择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节气为创作主题,作业完成后自己做信封封装上交。信封上署名班级、姓名、设计说明。

2.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汇报;

3.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绘画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说明: 1616331273(1)

说明: 1616331295(1)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部分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设计法则进行创作,作品创新性不够。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0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6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22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7.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18.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相关视频、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20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构思方法。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230分钟]

3.    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色彩构成图案草图的绘制。

4.    草图给老师沟通确定过之后开始进行正式创作绘画。

1.辅导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草图和正式作品的绘制,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绘画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草图不符合设计主题。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1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27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9.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0.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相关视频、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20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构思方法。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230分钟]

5.    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色彩构成主题作业的绘制。

6.    开展方案的交流与讨论。

1.针对学生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草图和正式作品的绘制,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绘画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说明: 微信截图_20220417165256

说明: IMG_20211220_082447_mh1640314803544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绘画方法上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2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11229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24节气的相关知识、视频与设计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发布

作业

[20分钟]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课堂绘画作业:综合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所学习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张作品。(选择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1个节气为创作主题)2人一组进行创作。

说明: 1616333022(1)

说明: 1616333049(1)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绘画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提前了解24节气的相关知识。

1.智能课堂

2.一体化教室

通过此专题绘画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40分钟]

1.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汇报;

2.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知识的补充与传授;

2.提出修改建议;

3.逐一辅导。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部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作品创新性不够。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3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13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2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24节气的相关知识、视频与设计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20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构思方法。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40分钟]

1.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色彩构成主题作业的绘制。

2.开展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讨论。

3.设计构思与老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5.逐一辅导。

1.针对学生构思和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设计构思以及草图和正式作品的绘制,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绘画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绘画方法上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训练,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4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1—色彩构成

授课时数

6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15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色彩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色彩构成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色彩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混合等概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技能目标

1.掌握色彩的心理错觉、渐变等色彩设计方法;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3.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素质目标

提升对色彩的美感认知,形成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构成形式及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进行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色彩构成设计方法不能灵活应用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色彩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23.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审美水平。

24.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24节气的相关知识、视频与设计图例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40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构思方法。

说明: IMG_20211223_173437说明: IMG_20211223_173558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90分钟]

1.总结赏析上节课学生设计草图情况,吸取发扬优点。

2.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色彩构成主题作业的绘制。

3.设计草图与老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4.逐一辅导。

1.针对学生构思和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设计构思以及草图和正式作品的绘制,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4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绘画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说明: pt2021_12_24_11_56_40_mh1640318302106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绘画方法上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训练,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5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2——立体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221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技能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课堂教学

(一)

课程情况介绍

[15分钟]

1.课程定位

2.课程意义

3.教学目的

4.教学基本要求

5.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1616336594(1)

展示图例,以提问的方式引出立体构成的概念。

 

配合老师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教师以引导为主,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

(二)

知识

学习

[90分钟]

1.立体构成和半立体构成的概念。

2.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3.立体构成中形(点、线、面、体、空间)、色和肌理。

4.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不切多折。

说明: 1616336771(1)

说明: 1616336807(1)

说明: 1616336830(1)

配合典型图例进行知识点的讲授。

 

 

 

配合老师积极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配合图例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概念。

课堂教学

(三)

课堂

练习

[60分钟]

1.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半立体构成作业:

说明: 1616337059(1)

2.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汇报;

3.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绘画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作业:用卡纸制作半立体构成作业共6张。尺寸:10cmx10cm/张,装裱尺寸:4开黑卡纸

要求: 1.合理运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2.正稿需色彩统一,排列整齐;

3.做工精细,考虑形式美感;

4.一切多折2个,不切多折2个,多切多折2个。

课堂教学

(四)

总结

评价

[15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1.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2.部分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

3.部分学生不具备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6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2——立体构成

授课时数

6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224

2022225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技能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发布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3.发布任务书

通过智能课堂和QQ群上传资料。

提前准备、预习

智能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课程部分知识点,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和素材。

课堂教学

(一)

发布

作业

[25分钟]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课堂半立体构成作业:用卡纸制作半立体构成作业共6张。

要求:

1.合理运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2.正稿需色彩统一,排列整齐;

3.做工精细,考虑形式美感;

4.一切多折2个,不切多折2个,多切多折2个。

说明: 1616368209(1)

布置课堂作业,指出构成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认真准备作业素材。

1.智能课堂

2.一体化教室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220分钟]

1.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汇报;

2.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知识的补充与传授;

2.提出修改建议;

3.逐一辅导。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部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作品创新性不够。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5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说明: DSCN0931

说明: IMGP4799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根据老师发布在智能课堂资源中的作业范例,进行课后练习。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个别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7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2——立体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228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技能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提前预习

智能课堂

在智能课堂上传资料

课堂教学

(一)

知识

学习

[90分钟]

1.    立体构成的材质

1.1 材料的分类

1.2 常用材料介绍

1.3 立构作品赏析

2.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1 重复构成
  2.2
节奏与韵律
  2.3
对比与调和
  2.4
多样统一
  2.5
对称与均衡
  2.6
比例与尺度

 

 

 

配合典型图例进行知识点的讲授。

 

 

 

配合老师积极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配合图例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概念。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70分钟]

2.    结合授课内容布置立体构成主题作业:

说明: 1616369779(1)

2.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汇报;

3.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绘画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紧扣题目进行作品的构思设计和草图设计,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制作一张180度开合的立体构成作业。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反映先进人物事迹(国家英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北斗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0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汇报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1.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2.部分学生设计构思过于简单;

3.部分学生不具备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8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2——立体构成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33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技能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发布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3.发布任务书

通过智能课堂和QQ群上传资料。

提前准备、预习

智能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课程部分知识点,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和素材。

课堂教学

(一)

复习

点评

[15分钟]

针对课下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辅导与交流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开展引导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指出正确的设计构思和构成设计方法。

 

提问

总结

 

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40分钟]

1.根据定稿的设计构思进行立体构成主题作业的制作。

2.开展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讨论。

3.设计构思与老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4.设计草图与老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5.逐一辅导。

1.针对学生构思和草图提出修改意见;

2.答疑;

3.辅导课堂练习绘画作业。

 

紧扣作业主题进行设计构思以及草图和正式作品的制作,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同,专业技能也有所差别,教师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25分钟]

总结点评学生课堂作业的制作情况,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7171659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7172103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作业修改。

1.一体化教室

2.智能课堂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训练,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设计构成》教案19

课程名称

设计构成课程设计

授课时数

25

授课班级

环艺2101.2102

授课时间

202237-11

授课地点

SY5608.5609

授课形式

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专业教学标准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

职业技能标准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校本补充材料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PPT课件、智能课堂

环境资源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技能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学习特点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教学预判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

流程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课外拓展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术资源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发布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3.发布任务书

通过智能课堂和QQ群上传资料。

提前准备、预习

智能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课程部分知识点,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和素材。

课堂教学

(一)

发布

作业

[25分钟]

原创设计立体书一本。

题目自拟,内含4幅紧扣主题的180度开合立体构成设计作品。

选题范围:美丽校园、美丽地球、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我国著名古建筑场景。说明: 1616371162(1)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作业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提前了解选题范围相关知识。

1.智能课堂

2.一体化教室

通过此专题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课堂教学

(二)

课堂

练习

[105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进行谈论与交流;

2.    分组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汇报;

3.    分组进行立体书的制作;

4.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说明: 图片3

说明: 图片1

说明: 图片5

1.知识的补充与传授;

2.提出修改建议;

3.逐一辅导。

1.分小组讨论设计构思。

2.紧扣主题进行草图的设计。

3.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部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作品创新性不够。

课堂教学

(三)

总结

评价

[45分钟]

1.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2.总结点评学生设计作品创作情况;3.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点评。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智能课堂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诊断改进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训练,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Copyright© 2021All Rights Reserved. tpy111太平洋在线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087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