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方瑞娜以“承华夏古韵,启环工新思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环境工程学习”为主题,给中韩合作办学23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讲授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

课堂上,方瑞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兼具深度与趣味的课程,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新学期的专业学习注入精神动力。她深入讲解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传统工艺中的环保智慧,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阐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现代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传统民居建筑等实例,生动诠释了古人如何巧妙利用自然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角,启发大家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专业知识相结合。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传统文化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有同学提出可借鉴传统园林设计中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优化现代城市雨水收集系统;还有同学结合传统农耕文化中对土地轮作、休耕的智慧,思考如何在土壤修复工程中提升土地可持续生产力。现场思维碰撞激烈,充分彰显出思政课堂激发的创新活力。
此次思政第一课,是国际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更让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在文化滋养中,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