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撷英 > 校友风采 > 测绘工程学院 > 正文

李小飞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4-12 】


李小飞,男,中共党员,1980年9月出生,河南省孟州市人,本科学历。1998年7月黄河水利学校(现tpy111太平洋在线)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当时和同班同级同专业的杨芳云、宁安平、吴胜、董宝军、王守波、蒋献礼、王辛杰7个同学共8人一起加入到了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测绘中心这个大家庭。报到后按照领导的安排就很幸运的被分配到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性工程三峡水电站。时光如梭、转瞬即逝,一转眼已经参加工作18年了。从当年世事懵懂的青春少年,跨入到了背负双重责任的中年,在这期间主要参与了长江三峡水电站、重庆江口水电站、云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云南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新建宁杭高速铁路、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的施工建设,目前在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参加施工建设,任本标段的测量中心主任,负责全标段83公里的测量技术及测量管理工作。本人严格遵循党组织的要求,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鞭策自己,全身心的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兢兢业业、踏实肯干、谦虚谨慎,为企业的发展、单位的效益奉献了全部的自己,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荣誉。李小飞同志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奋好学、踏实肯干

从学校毕业后,李小飞很快就转入了测量生产的第一线。由于当时配备的计算机等辅助设备较少,为了能尽快的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去,只能每天利用同事下班后,再去验证从工地上外业采集的测量数据,那个阶段,基本每天晚上都加班到深夜,对数据进行无数次的计算和校核。他谨记老师傅的教导和帮助,通过自己的虚心请教和努力摸索,4个月后就可以独立带领测量班组进行作业了。他突出的表现,得到了所在单位领导的认可和赞赏,因此在重庆乌江有新的水电站开工时,他作为测量组长第一时间被安排进驻新工地。

2009年,本人积极响应单位号召,投身到高速铁路建设中去,在宁杭高速铁路2标段任测控中心副主任、全线72km的技术负责人,专职测量工程师。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全新的测量技术,为保证满足高速铁路施工的高精度的技术标准,他每天都是“白天一把锁、晚上一盏灯”,抓紧时间深入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先进的工艺方法,并在实际的生产中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工作间隙,本人利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经验,善于总结,勤于研究,发表的《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全国测绘信息网优秀论文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高速铁路CRTSII型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还作为编写人员参与编著了《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一书等。

二、积极钻研、科技带头

经历了10年的历练,在为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本人深切感到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为了保持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早日适应和追赶国际测绘新技术的步伐,李小飞同志积极争取,多番建议,最终让单位配备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和无人飞机等前沿设备。本人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研究应用》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并成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施;由本人亲自带头负责主持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水利水电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关于激光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关键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在行业内首次利用三维重建技术3D打印的水电站大坝高精度模型等使得施工测量真正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并紧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而这些科研项目也多次获得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中国电建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

三、戒骄戒躁、稳步前进

李小飞同志在工作中多年如一日的优异表现,受到了公司、业主、合作方等各方面的肯定,曾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年度先进工作者,先后5次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华能澜沧江水电开发公司、宁杭客专工程指挥部等多家单位表彰,负责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成果也多次获得荣誉。成绩面前,他不骄傲、不浮躁,利用自己所学培养了几十位测量技术能手,不但为单位的长远发展积累了人才基础,还为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本人的测量业务也从最初的水电施工测量,拓展到了高速铁路测量、高速公路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多方面。

18年来,李小飞同志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衷心感谢母校培养了自己,使自己收获了知识的果实;感谢单位提供了各种机会和平台,使自己在工作上拥有了过硬的技能;他感谢这一路帮助、信任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使自己能够面对各种挫折和艰难;他更庆幸自己这18年以来,不忘初心,始终一直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测量专业,并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取得这些成绩。

如今,曾经的欢喜和沮丧都已过去,李小飞将依然以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虚心求教,勇挑重担,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理念做出更好的成绩。